关于下西洋赚钱吗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郑和当年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
- 2、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究竟是赚钱还是赔钱?其实非常赚钱
- 3、郑和下西洋究竟是赚大钱还是亏大本?1405年7月11日郑和船队出发_百度...
- 4、朱棣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其真正原因是什么?
- 5、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
郑和当年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
1、由于明朝的朝贡政策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郑和下西洋虽然去的国家很多,却是一路赔本赚吆喝,死要面子活受罪。中国大量的陶瓷、丝绸出售给了南洋各国,却只换来香料、象牙、苏木等不能作为硬通货的奢侈品,这与明末隆庆开关以后用这些商品换来大量白银有着天壤之别。
2、因为言不及利,人们往往以为下西洋是“赔本赚吆喝”,但实际上朱棣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正是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第六次下西洋的那一年)是后来被一些学者认定国力已被下西洋耗尽的那一个年头,明朝国库里的银子比任何时候都充盈。
3、再看一看郑和呢?除了带回来一下犀牛、长颈鹿之外,真是什么都没有带回来。对了还带回来很多东南亚小国的臣服。这些小国甚至部落的首领根本就是谁有钱就跟谁走,来到大明朝说是贸易,哪次不是大明做亏本的买卖。赔钱赚吆喝的事情皇帝能做,大臣们却心疼的很。
4、其实朝廷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明朝的面子工程,跟外邦的朝贡贸易是赔钱赚吆喝,我们又不是人傻钱多,这就像汉唐时期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打通西域,那不是大老远过去炫富的,是为了打通商路挣钱用的。
5、明成祖朱棣时,郑和七下西洋,出访国家遍布亚洲和非洲,中外交往盛极一时,大明国威“声闻四海”。据《明史》记载明朝时来华朝贡的国家多达150多个,中国式“宗主国―附庸国”体系在地理范围上达到了最大。
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究竟是赚钱还是赔钱?其实非常赚钱
合计70种。尽管明朝在朝贡贸易中实行了厚往彼来的原则,但郑和下西洋进行的海外贸易为明朝获得了大量的高额利润,非但没有使国库空虚,相反却为明朝充实库藏,百姓充实,通过下西洋带来的珍惜物产,以折俸的形式发给官员军民,弥补了纸钞失败带来的财政危机,同时带来民间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郑和下西洋100%是赔钱的。第对于朱棣来说出海的第一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宣扬国威,让那些敢于藏匿建文帝的国家赶快交出人来,知道下落的赶快告诉下落,别让老朱我费劲,啥都不知道的就老实听话。
所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吸引海外各国与中国做生意,虽然明面上有点赔钱,但是海外贸易赚钱巨多。示威异域宣示正统的政治目的。朱棣以藩王造反夺取皇位毕竟不是光明正大,随着国内大开杀戒使之屈服之后,他更想通过郑和证明他才是英明神武的皇帝,再加上西洋没有真正强大的国家,可以较容易控制。
朱棣知道自己有篡位的坏名声,所以在他登基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塑造一个好君的形象。郑和下西洋的巨大规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所统治的国家的恢弘气势,这正是朱棣造成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以稳固政权的方式,并且也借此瓦解政敌势力。
中国在印度洋上最风光的时候,当属明朝永乐年间 郑和下西洋 。可是永乐皇帝对商业却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对航海的最大动力除了寻找下落不明侄子,剩下的恐怕就是为了显示国威、享受万国来朝的快感。
郑和下西洋究竟是赚大钱还是亏大本?1405年7月11日郑和船队出发_百度...
郑和七下西洋虽然在直接经济收益上看似亏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为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白银的大量输入,从而解决了明朝长期以来的货币紧缺问题。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明朝乃至整个世界贸易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展示了郑和下西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非凡意义。
因为率领这支船队的正使名为郑和,因此中国历史上将发生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的这七次大规模远航称之为“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我认为郑和下西洋利弊参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事业的开拓上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并不代表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的弊端存在。公元1405年7月,在郑和的带领下,明朝的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支庞大的航海队伍先后七次出航,不断进行着航海的探索,这项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
历史上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每次具体路线均不尽相同,下面是具体的情况: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 系。
朱棣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其真正原因是什么?
1、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寻找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天子,也是朱棣的侄子。朱棣作为篡权者,对朱允炆的下落一直心存疑虑,担心他某一天会回来争夺皇位。因此,他派遣郑和下西洋,以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
2、与文官集团和地方豪绅的势力相比,郑和实在太渺小了。朱棣是一代雄主,朱棣在位时,这条经济脉搏可以被他牢牢把控,朱棣死后,连年的战争造成的经济压力便转移到了朱高炽与朱瞻基身上。
3、明成祖选择郑和的原因是郑和的父亲,祖父一直和阿拉伯商人有来往,而郑和在家庭从小的耳濡目染之下,必然对海外各地的情形有所耳闻,有所了解。再加上郑和是在朱棣身边成长的心腹之人,而且忠于自己,处理事情得心应手。
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
1、郑和七下西洋虽然在直接经济收益上看似亏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为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白银的大量输入,从而解决了明朝长期以来的货币紧缺问题。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明朝乃至整个世界贸易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展示了郑和下西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非凡意义。
2、郑和下西洋100%是赔钱的。第对于朱棣来说出海的第一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宣扬国威,让那些敢于藏匿建文帝的国家赶快交出人来,知道下落的赶快告诉下落,别让老朱我费劲,啥都不知道的就老实听话。
3、有些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单纯是为了炫富,每次给其他国家的东西都是超标的,这些南洋国家给明朝的贡品价值低廉,郑和下西洋纯属赔钱赚吆喝,挣了面子不见钱;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大明与南洋国家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交流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远远大于消耗的那些物资。
4、郑和下西洋肯定是赚钱的。送的是丝绸茶叶 ,收回来的是象牙,珠宝和香料,怎么可能赔钱。朱棣的下西洋,富的是朝廷和皇家,受益的是平头百姓,把那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最庞大的文官阶层给扔到一边去了。得了钱的是皇帝和百姓,出了名的是宦官,跑前跑后接待各国使者,准备出海事宜的反而一点好处没有。
标签: 下西洋赚钱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